“看見”系列人文短篇報道自4月3日開始更新以來,推出過大家稍微比較熟悉的體檢中心、手術室、靜脈配置中心、ICU、康復科、血液腫瘤科、門診部、急診科、膳食中心等,也推出過大家相對不熟悉的胚胎培養(yǎng)實驗室、住院準備中心、生殖健康心理咨詢門診;推出過諸如胡鴻文主任、耿筱虹主任、周斌主任、林加鋒主任、諸葛林敏護士長等“大人物”,也推出過諸如保安、維修工、電工等“無名英雄”。
今天的看見就帶大家走進一個被推薦給我們專欄的“幕后”科室——南浦院區(qū)的消毒供應中心。
在“鍋碗瓢盆”中演奏著生命安全之歌
每天,上千件使用過的醫(yī)療器械、器具和物品,都要被送到這里進行清洗、消毒、包裝、滅菌;在這里,每個器械包和物品都要進入高低溫滅菌器進行滅菌;在這里,每件器械和物品都要進行檢查包裝;在這里,無菌物品要整齊地擺放在存放架上,每一個無菌包都要標明生產(chǎn)日期和失效期……
這里是醫(yī)院的消毒供應中心,起著“吐新納故”的作用,被譽為醫(yī)院的“心臟”。這里承擔著醫(yī)院各臨床科室所有重復使用器械、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、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。
因此,這里護士的工作不是打針、發(fā)藥,可同樣與患者的安危息息相關,也與全院的質量安全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。
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
她們與血污相伴,與噪音為友,與蒸汽相隨。
身旁沒有鮮花和錦旗,耳畔沒有贊揚和感激,但是每一臺手術的成功,每一位患者的康復,無不浸透著“供應人”的心血和付出。
平凡中的平凡,瑣碎中的瑣碎
如果說護士是平凡的
那么消毒供應中心的護士就是平凡中的平凡
如果說護理工作是瑣碎的
那么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就是瑣碎中的瑣碎
如果說護理工作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
那么消毒供應中心就是戰(zhàn)爭前線的后勤支援
上午九點開始,南浦院區(qū)四樓消毒供應中心的密閉推車來來往往。從鄭小春護士長處了解到,每天從消毒供應中心裝運出去的密閉推車共40余輛,貨車一天要往返于南浦院區(qū)和本部7趟。在這900平米的消毒供應室里,供應著兩個院區(qū)共89個臨床科室,2600多張床位、接近200臺住院手術所需的器械用具。這些不僅僅是冰冷的數(shù)據(jù),更是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。
從器械回收、分類、清洗消毒、檢查組配、包裝、到滅菌、儲存、發(fā)放,消毒供應室中心的每一步都必須嚴格遵循工作規(guī)范與流程。不管哪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了問題,器械就有可能達不到無菌要求,以致帶來無法挽回的后果。
從不思想麻痹,從不態(tài)度散漫,鮮活的生命也許就維系在每一寸紗布、每一枚鋼釘上。因此,每一個細節(jié)都值得精益求精。
只有更好地了解器械才能夠更好地處理器械。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,鄭小春護士長自己主動掌握學習,對一些全新的器械,和帶教老師一起,先不斷摸索門道,再查閱相關文獻,然后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導科室其他人一起學習推廣。她還將自己到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參觀后所學應用到科室,形成了一套信息化系統(tǒng),大量醫(yī)療器械的信息、工作流程、注意事項等內容一目了然。她還親手制作了器械圖片集,便于大家隨時隨手翻看。
她們是幕后的天使
沒有圣潔的護士服 沒有別致的燕尾帽
也沒有患者和家屬露出贊許的微笑
但她們依然以獨特的方式
在幕后這個更大的舞臺上
關心生命、尊重生命、敬畏生命
(黨委辦公室 汪青青 錢冰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