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方醫(yī)師:
溫醫(yī)附二院中醫(yī)兒科陳捷主任
組成:鉤藤10克、白蒺藜9克、天麻6克、通草6克、淮小麥30克、酸棗仁6克、炙甘草6克。適合于3歲小兒
主治:夜眠不安的小兒十分常見,以1歲至3歲之間幼兒為多見。由于小兒夜間睡眠不安,使得小兒的其他狀況,比如納食、營養(yǎng)吸收以及生長發(fā)育也受到一些影響。對于小兒睡眠不安,中藥可以起到穩(wěn)妥的療效。中醫(yī)學稱小兒睡眠不安為“夜啼”,相應的治法是溫脾、清心、鎮(zhèn)驚,相應的方劑是勻氣散、導赤散和朱砂安神丸。這些古方可以用來引導醫(yī)生開出現今的中醫(yī)藥處方。
用法:若是周歲小兒,則宜對半減少。
方解:鉤藤具有清熱平肝、熄風定驚的功效,常用于小兒驚惕不安等病癥。天麻具有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,常用于頭痛眩暈、小兒驚風等病癥。
小兒夜眠不安的治療也有中成藥可以選擇,比如龍牡壯骨顆粒、小兒腸胃康顆粒等。其藥物組成中有一些平肝安神的藥物,比如龍骨、牡蠣、谷精草等。
家長還可以選擇其他療法,如推拿,簡便易行,家長可以自行施治。推拿有摩腹、揉中脘、推三關、揉足三里等方法。
具體做法是:用溫暖的手掌,均勻柔和地按摩小兒的腹部、四肢相應部位,能起到安神定志、疏通氣血的功效。還可以選用中成藥制劑敷臍,貼敷在臍中或腹部,進行均勻柔和的按摩。
對于小兒夜眠不安,家長還應該分析查找原因。常見的原因是:白天活動過度,過于興奮,使晚上睡眠時驚惕不安;睡眠環(huán)境寒溫調節(jié)不當,過于溫熱;新上幼兒園或者新上學,對新環(huán)境還不能很好地適應;生病以后生理狀態(tài)受到影響還沒有完全恢復等。
本文摘自:溫州都市報 2014/02/24 B20版
原文鏈接:http://dsb.66wz.com/html/2014-02/24/content_1600070.htm